光华校友—郭庭水

郭庭水的专访

杰出校友

郭庭水PBM

 

移民是历史重演?

对我国现今社会,国民的影响?

身为国际食品集团主席的郭庭水,不讳言自己在小学的成绩,“尤其是英文课,我一直都是30分以下,还常被老师打手掌心。”

“我出身自典型的移民家庭,从中国移居新加坡,进入学校时是一个英文字都不会的,所以当年的英文课成绩真的是一塌糊涂。”。

郭庭水的父亲从事航海业,母亲是家庭主妇,因此,家境贫困,“我从小就半工半读,在铁巴刹当童工,除了上课,读书作功课的时间不多,幸亏我在光华念书时,有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让我顺利完成小学教育。”

郭庭水也是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之民情联系组属下中小型企业民意委员会主席,对于目前相当具讨论性的移民课题,他有精辟的见解。

“在民意处理组10多年,在基层活动20多年的郭庭水说,“新移民一定要尽快融入我们的社会,甚至投入社会服务,这样才可以和本地人融为一体。” 他说。

80年代的“家庭计划”,使我国成功控制了生育,但,到了9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对劳动人力的需求变大,因此,必须吸收外来人力支援。

“新加坡要走进世界经济的前列,必须依赖高素质的人口和宽阔的视野,并通过有效途径,摆脱国小民寡的限制,进一步扩大人口规模,因此,就必须引进更多新移民。”

郭庭水说,政府在这方面是作出了一定的努力,甚至在97年香港回归前,为吸引香港人民,在丹戎禺建了组屋,让港人能安顿下来,但是,这计划不成功,很多港人在获得PR后,发现回归后的香港并没有他们预期的‘问题’,于是纷纷回流;之后,移民的目标转向中国。

郭庭水也是成立于1998年、新加坡最大中国新移民华社之一的天府会的会务顾问。

郭庭水说,中国移民来新的当初,以中高层的技术、专业人才为主,之后,随着而来的有各行各业的移民,“他们之后也举家前来,定居后,本地人感觉就业机会分薄了,小生意多了人分一杯羹,甚至孩子在学校,好成绩、奖学金也被新移民的孩子抢去了,于是,心里才产生了不平衡。”

郭庭水语重心长地说,“其实,我们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创立的国家,很多先辈,当年都是从中国移民来新的过番客,还有移民自马来西亚、印度、印尼和其他地方的民众,大家和本地人携手共同创立了新加坡,我们今天也应该用这样的宽容态度面对移民的课题。”

郭庭水也呼吁政府有系统地鼓励提高生育,也希望检讨国民服役制度如何影响年轻人迟婚迟生育的问题。他说“目前我国政府正紧锣密鼓的探讨各种政策和措施来鼓励年轻一辈早结婚多生育。年轻一辈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不该对他们斤斤计较。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若我们的政府也用这心态来对待我们的年轻人,那我们的生育问题就能解决。”

郭庭水是个商人,他在新加坡和中国都有投资。他的孩子在新加坡读书后,都到美国去留学,学成后也都回到新加坡成家立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新加坡人的例子。

-管雪梅采访